十年之变 建筑业渐成中国经济“引擎”【第一期】

    自 1987年,建筑业开始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以来,以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为标志,建立企业内部模拟市场,推行项目法施工原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至今,这一模式已推行了 25年,如今的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加之 2001年加入WTO,更加激发了这一行业的活力,已经过去的 10年,建筑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

        建筑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北京交通大学刘伊生教授说,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可用数据来说明,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 2001年的 3.72万亿元增长到 2011年的30.19万亿元,经过 10年发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 7倍多;建筑业总产值从 2001年的1.53616万亿元增长到 2011年的 11.7734万亿元,首次突破 11万亿元,10年间增长 6倍多。分析走出去的形势,建筑业发展势头也非常快,从最初以劳务输出为主,发展为承包工程,而且目前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施工承包,也有许多企业开始做EPC(设计采购施工)和D&B(设计建造)之类的工程总承包。2000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 14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125亿美元;2010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为 134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为 922亿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也在快速发展。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作用非常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建筑业的产值每增加 1元人民币,可以带动全社会增加 3元人民币,相当于有 2元人民币是带动其他产业产生的。建筑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

    改革开放 30多年来,建筑业对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筑业在相当一些地区成为当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税收贡献突出。建筑业对其上下游产业,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建筑企业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国大型建筑企业的前 10名其产值都在 160亿元以上。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四位,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4万亿元投资对建筑业的初次拉动作用最大。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就“4万亿元投资对各行业的初次拉动作用进行的测算结果显示,4万亿投资使建筑业增加值达到 5940亿元,占初次拉动总量的14.85%。可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建筑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刘伊生教授说,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建筑业从业人数的增加。最近 3年,每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增加 1550个就业岗位,按照每亿元城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的新增城镇单位就业岗位计算,建筑业在各行业中处于第一的位置。

    据了解,目前建筑业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就业方向。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 559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走上就业之路,比2007年上升 64万,再加上往年毕业但尚未成功就业的人群,给原本严峻的就业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据英才网《2008年中国十行业就业指数》显示,2008年的整体就业形式不容乐观。但是,调查中通过对不同行业的对比,发现建筑行业的就业率在所有行业中最高,达到28.9%,是平均水平的 1倍以上。

    刘伊生教授说,全国建筑业有 3400万从业人员,其中,农民工占很大一部分。三农问题事关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外出打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式,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据农业部 2003年的统计数字,全国每 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 2个是农民工。此外,2005年,劳动社会保障部的快速调查表明,在农民工流动大军中,农民工主要流向了制造业和建筑业等行业,其中,建筑业占26%

        建筑业:助力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刘伊生教授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也离不开建筑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和促进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就业,加快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多年来,全国建筑劳务经济收入一直居于农村非农收入第一位,各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加强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很高。进入城市、进入建筑领域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劳动所得带回家乡用于农村建设。并且,他们也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影响农村的生产生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建筑规范化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首先,要保障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的大事,也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新农村房屋建设没有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导致建房自发、无序;单体现代化、总体散乱;房屋高低、朝向、地坪标高不统一,设计风格、色彩装饰各异。

    农民建房大多数由没有资质的农民建筑队承担,房屋式样全凭户主与施工队口头商量,施工作业手段落后、技术不高、没有正规的设计图纸、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有的甚至使用不合格建材等问题普遍存在,房屋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民对于新农村新建房屋的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提高,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农民自身水平有限,对于施工质量和安全缺乏必要的认识,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有限且缺乏必要的施工管理经验等,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刘伊生教授认为,将规范化的建筑业机制引入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新农村建设所遇问题的根本途径。首先,要建立工程设计制度,要通过规范化的施工设计,满足农村砖木结构瓦房、砖混结构楼房以及框架结构施工的要求。其次,加强农村工程队伍建设,实现民房建筑专业化。要建立专业的农村建房技术服务队伍,为农村房屋施工给予必要的质量监督。鼓励监理公司、设计院、建筑企业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志愿者活动的形式到农村工地指导服务,开展建筑施工技术扶贫;并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对参与建筑施工技术扶贫的建筑从业人员给予嘉奖。最后,推荐样板房,减轻农民设计负担,加强统一规划布局。针对农村不同的地质情况设计出多套样板房施工图纸,供村民选择。这样不仅能保证农村居民住房的设计安全,还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性和美观性。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