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基发展新常态 开创国基事业新局面

 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夯实基础 转型升级

打造国基发展新常态  开创国基事业新局面

 当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剧烈变革,各行各业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站在新的发展时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拨开迷雾、看清方向,因势利导,对于我们企业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第一部分  形势分析和判断

一、宏观形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近几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投资表现疲软,居民消费乏力,外需出口走弱,加之新冠疫情反复,这使得国家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党的二十大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和“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中长期发展方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提出了“六个统筹”思路和构想,旨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稳中向好。

---发展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

---六个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质与量、供与需、局部和全局、国内和国际、当前和长远”。

整体来看,国家经济仍处于中、低速发展阶段,仍处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关键时期。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持续落实,稳经济各项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宏观经济增速有望回升,同时要求各行各业发展必须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企业发展更加科学规范,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坚定信心,勇毅前行,迎接崭新未来。

二、建筑业的现状分析

建筑业持续面临着全新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模式变革,形势严峻,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竞争格局转变

1、建筑国企、央企大行其道,民营企业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全国各地的大项目,大部分中标的除了央企就是国企,民营私企只能沦为二包甚至三包。建筑业分化越来越快促使建筑业龙头企业集成度越来越高,产业整合和跨界融合不断加速。“纵向一体化+横向联合体”的跨界联合模式将成为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2、随着几次资质改革,行业弱化资质的迹象很明显;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集中地体现在企业综合能力、业绩、品牌和信誉方面。

(二)发展模式转变

1、过去,建筑企业拓展分公司谋求发展的方式司空见惯。近年来,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频频出现分公司施工人卷款跑路、失信违约事件,让分公司开设成为鸡肋,市场经营愈发艰难!

2、建筑公司向“大而全,小而专”的发展模式转变。

大型企业为规模扩张采取多元化扩张策略,“大而全”成为标配,走优化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之路既相互进入彼此优势领域,又共同进军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则在主业基础上,向精、专方向发展,发挥特色优势,培育自身专业特长,开拓另一片天地。

(三)市场重心调整,新老基建交替

1、传统建筑市场从增量到存量转变。从国家政策角度,“房住不炒”的观点已持续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深入人心。就房屋建筑现状来看,经过20多年的住房商品化、市场化,已建了大量的新房且趋于饱和甚至过剩;即使有改善型、豪华型住房需求的补充,但受制于新增人口不足的因素,未来很难再出现爆发性的增量。传统建筑市场进入存量时代。

2、新基建投资力度持续高位。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国家推出了“新基建”“城市更新”“川藏铁路”“东数西算”等国家战略性投资方向。

3、从城市建设转向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据权威部门透露仅“十四五”期间,国家将有7万亿投入乡村振兴建设中,这期间,建筑业包括市政、园林、环保等市场将迎来重大市场机遇。

(四)建筑产品提质升级

1、随着人民对住房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借助现代建筑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智能化控制技术等的日趋成熟,推动建筑产品将逐步向生态节能环保型转变,未来建筑的特点恒温恒湿、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智能控制,市场潜力巨大(其中也包括对目前已建成住宅小区的提质改造)。

2、随着政府有关部门持续的鼓励和引导,装配式建筑正在快速得到推广装配式建筑像搭积木,建筑构件可以重复利用,既提升了建设速度,又避免了资源浪费,相比传统建筑优势明显,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成为主流的建筑方式。

(五)行业属性偏移

随着建筑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建筑行业的从业者从普通的技术工人向产业工人过渡成为趋势,也进一步促使建筑行业属性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偏移。

未来建筑业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产品品质变革引领建筑业技术升级,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以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新格局。

三、企业内部形势

(一)企业发展现状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围绕建筑主业布局的产业链已基本成形。

建筑、建筑服务、房地产、能源、金融、酒店几大产业板块同步运行,相互促进,年产值已超百亿以上规模。

2、全国市场布局已经形成。

建筑主业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指挥部(京津冀、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南方)、办事处(全国各省会及重点发达城市)、分公司分布全国,为国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机构保障。

3、品牌初具影响力。

4、建筑资质在行业内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我们已注意到,建筑行业大力精简企业资质类别,归并等级设置,简化资质标准,进一步放宽建筑市场准入限制。建筑企业的资质优势正逐步弱化。

(二)存在的问题

1、建筑主业大而不强,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进一步凸显,业务风险控制难度大,获利空间越来越小,负债经营举步维艰;建筑服务业各单位需提升专业水准,适应市场,转型发展的空间还需拓展;房地产目前仍处于观望期;能源产业,处于成熟期,销量基本稳定,还需关注行业政策及趋势导向,比如新能源电车等;酒店行业规模尚小。

2、省外建筑现有的运营模式局限性大,部分区域指挥部、办事处机构健全却仍未能有效发力,无效成本居高,急需探讨调整以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国企、央企所占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大已成事实我们面临“僧多粥少难中标”的尴尬局面,业务量下降;即使中标的项目多数是低报价,各项成本持续增加,加之项目管控不力,利润被无用成本吞噬甚至亏损

3、基础管理不扎实,管理垂直深度不够。

集团化管理体系有待完善,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势未能有效发挥;管理战线冗长,执行力差,效率低,效果不好。

4、风险管控意识和力度急需提升

法律诉讼频发,疲于应付,冻结垫付赔付资金量与日俱增,企业信誉受损,行业负面影响逐步放大,合作队伍信心不足,经营受挫,竞争优势逐步降低。

5、队伍结构须调整,基层岗位要补充强化。

项目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员等一线岗位人员急需补充强化;由于基层岗位人员配置不到位,挂证人员疲于应付,项目管理存在缺位,同时各岗位人员也无法得到磨练和成长。

总的来看,国基的产业基础还好,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时间也十分紧迫。新的发展趋势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无法回避必须主动应对。

第二部分  国基发展思路和做法

一、发展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和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国基“五五规划”为引领,坚定“一高六驱两目标”的整体战略部署,坚持“前期控后期,上游控下游,过程控结果”的管理思路,把握“一个基调”,坚持“三个并重”,实现“五个突破”,管理促经营,轻资产降负债,稳规模提实效,控风险保成果,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推进国基事业高质量发展。

——把握“坚守底线,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基调。“坚守底线”不是消极无所,更不是放弃发展,而是树立底线思维,有韧劲、有张力,保持企业现有产业平稳而图谋发展。

——坚持三个并重。在经营方式上,坚持经营与管理并重;在组织结构上,坚持收缩与拓展并重;在盈利模式上,坚持当下与未来并重。

——实现五个突破。在降本增效方面有新突破;在管理实效提升方面有新突破;在降负债方面有新突破;在企业综合盈利能力方面有新突破;在企业竞争力提升方面有新突破。

2023年及今后的几年依然是国基事业发展的攻坚年,重在守底线,稳局面,夯基础,实现平稳过渡;同时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精心布局,择机而动。

二、主要任务

(一)建筑业务结构升级

目前我们省外建筑市场以联营发展模式为主,要逐步向联营+自营并存的模式转变,并强化“半自营和自营”项目的比重,提升主业盈利能力,促使主业更实更强。

(二)管理升级

建立并形成标准、规范、科学的组织架构体系和经营管理体系大力推进OA信息化的渗透,进一步促使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和高效。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管理要效益不能成为空话。

(三)人才队伍升级

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重点强化项目一线岗位人员

(四)资本运作升级

强化资本运营手段,采用联合、重组、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实现运营整合。

转型升级不是转行,是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改良和优化整合,目的是顺应市场趋势,不被淘汰让公司始终保持稳步可持续的发展优势和动力。

三、保障措施

(一)调整经营重心,多元化项目运作模式,提升市场拓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做央企、国企的专业分包商。国家提出的城市更新、新基建等领域的战略性投资,能够承接此类项目的企业大概率还是央企和国企。央企、国企的优势在于资金、技术和管理,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施工组织和劳务资源的优势,做央企、国企的专业分包业务,与其构建业务依存关系。

2、市场下沉,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广大的乡村市场,尤其是欠发达市、县地区乡村区域,将会迎来一轮投资热潮,会有大量的建设性投资,这类型的项目的特点就是小、散、多,我们可以考虑争取此类型项目。

3、未来我们可以考虑多元化项目运作模式,与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比如采用联合承包的方式取得项目,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发展。

(二)强化企业“创优能力”,提升品牌价值

我们要严格贯彻落实“创优驱动”的工作部署,践行“质量-信誉-品牌-市场-效益的创优之路,争取同一个项目取得质量、安全“双创优”,争取更多的省级、国家级含金量高的奖项成果,并且在不同项目类型方面保持均衡创优,保证有效业绩的连续性。我们要充分总结近几年创优工作的得失,在创优方面要有计划性和策略性,在保证创优数量的前提下更要提升创优质量。各机构、部门保持紧密配合,全员全过程参与,前期部署、中期参与、后期跟进,能创尽创,保证创优工作的有效推进。

---建立创优项目的评选标准体系,完成目标创优项目甄选。

---创优工作的组织实施,成本控制等。

---创优成果归集,业绩的统一管理和使用办法。

(三)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严格风险管控。

粗放的管理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差。近年来,因经营管理环节出问题给我们带来不小的损失。用管理控风险没有捷径。

1、前期控后期,事前把好“准入”关,严选“好队伍、好业主、好项目”。

---好队伍是踏踏实实干工程,不投机,人品好、重信用,做事磊落、遇事担当,有稳定专业的管理团队和不俗的垫资能力。

---好业主是有良好的信誉和稳健的资金支付能力。

---好项目是手续全、价格好、付款到位。

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标前调研、队伍考察、业主考察工作落到实处,选出好队伍、好业主、好项目确保万无一失;同时我们的成本管理人员,重点进行项目标前成本估算,落实“先算后干、干中要算、算要会算、算了再干”的管理要求,及时出具最低投标报价指导文件和成本控制性文件,指导招投标工作,严防“低价中标”。

2、上游控下游,一体化管控。

---项目中标后,要严格贯彻“上游控下游”的管控思路。成本部门出具“项目成本利润分析表”,作为整个生产、材料采购、人工劳务等各环节下游合同签订的依据,动态运行,环环相扣,防范项目资金抽逃。提前识别亏损项目,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巩固、深化“护城河”、“防火墙”的应用工作,联营板块要认真落实“五书一社保”、“三方协议”等关键风控措施的贯彻,不打折扣、不走样。

3、过程控结果,进度、结算、支付全周期,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进场后组织业主、监理、项目班子、项目派驻人员召开项目交底会议,具体落实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合同、项目班子配备、预算、技术、安全、质量、财务、税务、法务、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交底工作。

---各板块要完善现场派驻人员工作职责,重点落实项目材料进场、劳务进场,台账建立,原始凭证收集,定期提交至对口财务部门用于账务处理。

---生产、成本部门要帮助项目做好验收、移交工作,积极参与决算工作,协助项目催款、清收;财务、审计部门做好与业主的对账工作以及项目完工的内部审计工作,防止资金体外循环,排查项目税务隐患;经营部门做好业主回访工作,积极维护业主关系。

(四)整合资源,精兵简政,降本增效。

1、指挥部和办事处是国基事业在全国占领市场的桥头堡,目前全国八大指挥部和下设的各办事处组织架构基本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很好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结合当前整体的建筑市场形势和公司发展状况,对于目前市场拓展和未来市场预期不是很理想的区域指挥部、办事处进行暂时性合并或撤销,精简机构减少开支,集中力量办大事。

2、针对目前各版块不同程度出现业务下滑的实际情况,各单位针对性进行机构和人员摸排,能合并的部门就合并,能兼并的岗位就兼并,降低人员成本避免人浮于事,抓好人员调配和退出工作;同时重点排查项目基层人员情况,保证各项目经理、安全员、综合管理员不缺位,能够与公司思路和步调保持一致,真正融入到项目日常管理中去,成为公司风险管控的有效屏障。

3、人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公司部门配合,精细化核算,以人、以项目为单位细化核算,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加强成本控制,坚持厉行节约。通过核算找措施,通过核算严管理,通过核算降成本,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入手,人人学会成本核算,真正降本增效。

(五)拓展资质,扩大新的业务范围

目前国家将新型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新能源、新技术等作为新经济的重点发展领域,尤其是光伏、水电、核电、民航等领域,投资增量很大。我们企业如能取得相关资质,可以进一步扩大新的业务范围,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第三部分  综述

我们企业正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严峻残酷的竞争形势,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拓市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全体国基人团结奋斗,是国基事业破浪前行的最大底气,也是国基发展的战略性有利保障,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重要基石。我们要以国基“五五规划”为引领,坚定“一高六驱两目标”的整体战略部署,坚持“前期控后期,上游控下游,过程控结果”的管理思路,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以“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定不移做好各自的事情,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为了国基人共同的梦想砥砺前行!行而不辍,万里可期!




阅读: